感恩奋进 共绘生态发展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我州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时间:2025-03-21 11:13:51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茶农在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茶场采摘首批春茶 (通讯员 万再祥 摄)

  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村民在制作鸟笼 (通讯员 杨武魁 摄)

  黄平县旧州镇白纸桥村药材种植基地,村民在给麦冬除草 (通讯员 张平 摄)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一重要指示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黔东南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也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行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携手并进推动高质量发展,齐心共筑黔东南州发展的新蓝图。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生态保护上持续发力,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守护之姿,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同时,该州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色引擎”。

  黄平县新州镇蒙加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苗族村寨,村内保留有众多古树和苗族独有的古歌、习俗、古迹等民族文化。蒙加村党支部书记沈鹏表示,将继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围绕“产业兴旺、人才和聚、文化兴盛、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目标,探索一条民族特色鲜明、生态人文相融、治理效能突出的和美乡村发展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打开新的天地。

  走进丹寨县南皋乡清江村,楠木成群、贝类古生物化石群、月亮坡观景台、千年葡萄藤等特色景观引人入胜。由于自然景观独特、村容村貌保存完好,该村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清江村仅是丹寨县抓好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缩影。

  丹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成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强系统性保护,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特色的决心。下一步,丹寨县将继续强化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对保护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同时,将以“市场主导、村民主体”为原则,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治理格局,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农业发展方面,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明镜表示,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种业科技服务体系搭建,巩固产业基础提质增效。同时,将全面深化水稻智慧制种管理平台建设,精准管控制种全过程,提升生产管理和基地监管效能。持续推进“五化”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节本增效,深化制种区域全程机械化服务,推动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技术集成与应用,提高耕、种、防、收以及烘干等环节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积极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

  锦屏县彦洞乡党委书记李必桦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冷凉彦洞·锥栗之乡”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彦洞乡的林地资源禀赋和高海拔气候优势,深耕山地特色产业。通过因适宜地将锥栗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擦亮“美栗侗人”特色品牌,将“小锥栗”变成“致富果”,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是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村落,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格头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畅通、水电稳定、网络覆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们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步将继续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格头村党支部书记杨仁鸿深感责任重大。他说,将深入挖掘当地生态资源潜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格头村的独特魅力。此外,还将积极吸纳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从黄平的民族文化挖掘到丹寨的传统村落保护,从岑巩的农业科技创新到锦屏的山地特色产业深耕,再到雷山的乡村旅游开发,全州上下齐心,共绘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1. 上一篇:牢记嘱托 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我州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2. 下一篇:春潮澎湃绘新卷 产业勃发正当时—— 我州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跑出新型工业化“加速度”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