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近年来,我州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以“民族原生态 锦绣黔东南”为品牌,秉持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这三大核心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文旅品牌,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真的太尽兴啦!不仅能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各县姐妹穿着漂亮服饰展示舞蹈,更是一场文化大餐!”3月16日晚,在2025黔东南州第二届“仰欧桑杯”姑妈篮球赛现场,锦屏姑妈代表队杨平激动地说道。比赛现场,苗族刺绣、银饰制作等非遗技艺展演有序开展,绣娘们飞针走线,银匠师傅精心雕琢,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歌唱展演中,悠扬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飘荡;姑妈们的即兴表演活力满满,尽显独特魅力;动感十足的“蹦苗迪”更是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大家手拉手,跟着节奏尽情舞动,共同打造出一场全方位的民族文化嘉年华。
姑妈篮球深度融合多彩文化、“美丽”旅游与“美丽”体育,以“她体育”为切口,生动展现“她文化”,催生出“她旅游”热潮,有力带动文旅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出圈之路,为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美丽”动力,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几年,黔东南文旅IP火爆全网。“村BA”“村超”“姑妈篮球”等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中国特色的顶流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媒体关注。我州积极推进文旅品牌建设,通过整合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精准挖掘和巧妙运用核心吸引物,创新推出一批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文旅节目,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和活动。通过“体育+旅游+文化”方式,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打造了一系列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和项目,持续推动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探索创新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作出黔东南贡献。”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黔东南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历史遗存原貌保留完整,侗族大歌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3项72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立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则是我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路径。
2024年,我州在重要时段节点及时推出重大文体旅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到黔东南观光旅游。凯里甘囊香芦笙节、台江姊妹节、黄平“四月八”、天柱“四月八”牛耕文化节深受广大游客青睐。台江县“村BA”深山音乐会、“村BA”非遗嘉年华、台盘阳芳轻奢营地系列活动,不断点燃假日激情。榕江县“村超”推出各种赛事,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演、足球互动、美食投喂嗨翻全场。镇远古城以“节”为媒,打造“龙神嫁妹”文旅盛宴。黎平县“村歌嘹亮想唱就唱”村歌大赛、蹦侗迪、“村锅”美食集、篝火晚会等系列主题活动深受欢迎。施秉县推出2024白沙井烧烤音乐狂欢季主题活动,花漾河畔玫瑰迷宫盛放吸引年轻旅客打卡。凯里市下司古镇下司犬“游”乐园、丹寨县“丹寨杜鹃花节”暨“相约上春山·乐享云硒茶”系列活动、天柱县功夫村游会暨“再见江湖”乡村音乐节、锦屏县隆里古城“龙虾‘羽’你同行美食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
数据显示,2024年我州共接待游客8704.6万人次、同比增长10.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6.64亿元、同比增长11.51%,实现游客人均花费1121.98元。
记者手记:
在黔东南,无论是“村 BA”“村超”,还是“姑妈篮球”,它们都是文旅体融合的生动注脚。民族文化、特色体育与旅游相互赋能,催生出火爆的文旅IP。这些成功范例,彰显着黔东南在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探索与斐然成就,黔东南正以创新之姿,让文旅体融合落地生根,绽放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之花,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之地。(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