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毕业学子“好就业”“就好业”—— 黔东南州多维联动织密就业网护航学子逐梦启航
时间:2025-07-16 10:23:26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毕业季来临,我州各地纷纷出招,通过校地企协同发力、产教深度融合、精准服务保障等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就业直通车”。从非遗工坊里的设计新秀,到机械车间中的技术骨干,一个个年轻身影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奋斗坐标,谱写着青春与梦想的新篇章。

  走进位于麻江县的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焦安琴正和团队忙着研发新款刺绣玩偶。“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看到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玩偶设计,感觉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活力,能参与其中我很骄傲。”她指尖翻飞间,苗族刺绣的灵动纹样在布料上逐渐成形。

  这位25岁的凯里姑娘,专科毕业后因热爱民族文化选择专升本,专攻刺绣与蜡染方向。2025年毕业季,她向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投递简历后迅速入职,实现了专业与职业的完美衔接。“这里的老员工和学姐都会带我们研发产品,不懂的地方她们都会耐心指导。”焦安琴的成长轨迹,正是该企业与黔东南职院民艺学院合作的生动写照。

  通过设立“贵州绣娘订单班”,这家企业已吸纳2000余名高校学子实习就业,目前在岗的45名设计师均为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我毕业就来这里工作,已经三年多了,月薪能达到4000-5000元,很满足!”设计师田雨飞的话语道出了年轻人的获得感。

  “如果出现氧化情况,用开水烫一下处理氧化物,电瓶就能正常使用……”在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汽修实训基地,外聘教师杨秀才正在演示发动机检修,下面的学生边操作边记录。

  “我们专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师傅任教,就是要强化学生实操能力,让他们毕业就能上岗。”该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孙宗军介绍说。这种“理论+实操”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2015届数控专业毕业生李成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进入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设备检测组组长。“从实习到转正,校企合作直接解决了就业问题,现在还能评职称、提技能,发展路径很清晰。”

  企业同样受益颇丰,该公司生产中心副总经理潘普江坦言:“二十多名毕业生已成长为技师或工程师,有人月薪超万元,校企合作让我们招到了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据了解,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共建立实训基地17个,与9家东部企业和4家本地龙头企业搭建起校企共建合作,涉及数控应用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8个专业,2018年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应用型人才6800余人。

  同时,丹寨县还构建“储备+实践+指导”一体化就业服务格局,发挥零工市场和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作用,提前储备优质岗位20000余个,开发见习岗位60个,与明阳公司合作开发实习、见习岗位70余个,切实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在黄平县谷陇镇苗岭社区人头攒动,民营企业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正在举行。电商运营、机械制造、苗绣传承等120余个岗位前,求职者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岗位质量高,和我的职业规划很契合,决定签约本地企业。”高校毕业生陈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招聘会专门设置“对口岗位推荐区”和“乡村振兴人才通道”,20个涉农及非遗岗位吸引了不少返乡青年。“咨询后打算申请创业贷款,开家特色农产品网店。”返乡青年杨志强的创业计划在政策扶持下有了具体方向。据统计,此次活动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6人,后续还将通过“签约人员服务群”跟踪服务。

  台江县则聚焦企业用工需求,抓实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通过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台江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开展“敲门行动”,围绕惠企政策落实、用工岗位需求等内容精准调研,建立“企业招工+求职登记+精准配岗”的服务机制,做好企业用工保障。

  今年来,该县组织县内外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452万个。同时积极宣传落实失业保险降费、吸纳就业补助等惠企政策,通过“免申即享”机制,286家企业单位享受失业保险降费,累计减负额272.48万元,为企业稳岗扩岗提供支持,进而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从麻江的校地企联动到丹寨的产教融合,从黄平的精准招聘到台江的企业服务,我州各地各有侧重、协同发力,在这个毕业季为高校毕业生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就业保障网,让更多青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开启人生新征程。(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1. 上一篇:黔东南:夏日荷花引客来 乡村美景醉游人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