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贵州推荐候选人名单公示
时间:2024-09-04 20:24:27    来源:贵州文明网    
 

  根据“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相关要求,经严格把关、层层推荐,拟推送12组13人候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9月4日至9月10日

  联系电话:0851-85890135

  助人为乐

  

  徐茜

  徐茜:14年投身公益 用“妈妈”的爱传递生命动人姿态

  徐茜,女,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南明区税务局新华税务分局分局长。

  2010年,徐茜和朋友到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旅游,听说当地有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便萌生了资助的念头。和教育系统对接后,她实地走访了当地一些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最后决定资助一名困难家庭的孩子。14年来,她给予了孩子“妈妈”般的关怀与陪伴,更在帮助中播下了爱心帮扶的种子。她坚持“用助学来筑梦,因筑梦而铸人”的理念,成立“徐妈妈爱心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残疾人、孤独症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困难人群开展爱心帮扶。(贵阳市推荐)

  

  李世康

  李世康:“科普爷爷”退而不休 用爱心点亮科普之路

  李世康,男,1951年6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延安路街道办事处爵仕蓝岛社区居民。

  退休前,李世康就一直从事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2010年退休后,他利用自身所长发挥余热,开展科普教育志愿服务。他积极主动协助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科普宣传活动20余场,其他科普教育活动1000余次,受益群众上万人。他协助社区打造科普教育基地,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对科技有不同需求的人群都能得到满足,让居民们真正享受到“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带来的实惠,被亲切称为“科普爷爷”。(遵义市推荐)

  

  顾亚

  顾亚:乡村教师10年坚守 用音乐为山区孩子筑梦

  顾亚,男,1987年12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教师。

  2014年8月,顾亚考入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小学任教。海嘎小学位于海拔约2400米、自然环境艰苦的海嘎村,是村里唯一的学校,被称为“云上学校”。顾亚克服生活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10年倾情付出,顾亚为海嘎的孩子们播下一粒粒音乐的“种子”,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实现梦想。顾亚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2023年第一季度“贵州好人”、2023年全国“最美教师”。(六盘水市推荐)

  

  姚朝波

  姚朝波:“轮椅哥”热心公益 帮助残疾人“点亮”希望

  姚朝波,男,1971年11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陆官街道在水一方社区居民。

  2006年,姚朝波因意外受伤,只能终生坐上轮椅。经历妻子离去、三个年幼孩子抚养和债台高筑的困境,他没有退缩、没有气馁,以顽强的意志训练自己新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技巧。克服心理障碍和身体缺陷,姚朝波开了一家小店,凭借热情周到的服务,还清了当初治病欠下的10余万元债务,也让孩子们生活无忧。回想自己的成功来自各方的关心、关怀,姚朝波决定投入公益活动,帮助其他残疾人。他自学心理健康辅导,学以致用耐心开导残疾朋友,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引导残疾朋友用勤劳的双手获取相应的收入。在他的帮助下,30余名下肢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实现了基本生活自理,成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黔西南州推荐)

  见义勇为

  

  李凤平

  李凤平:“好邻居”两次勇闯火海救出九旬老人

  李凤平,男,1956年5月生,贵州省遵义市长征电器九厂退休人员。

  2024年4月3日6点左右,准备出门晨练的李凤平闻到一股烧焦味道,又听到从隔壁楼栋传来呼救声,他急忙前往查看。赶到现场,他看到2楼一户居民家中浓烟滚滚,得知屋内有一名94岁的老人被困。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李凤平毫不犹豫冲进屋内准备救人,可被困老人无法站立。现场情况恶劣、喘息艰难,经过多次努力和尝试无果后,他只好先退出火场。在门口缓了一口气,李凤平根据以往学到的消防知识,采取低姿匍匐的方式再一次进入屋内。他通过老人呼救声识别老人位置,最终爬到老人的床边,把老人慢慢从床上拖下来,一直拖到门口。这时,68岁的李凤平已筋疲力尽,在门口稍作休息后,又将老人背到楼下安全区域。(遵义市推荐)

  

  陈竹

  陈竹:英勇青年临危不惧 火场救援被困司机

  陈竹,男,土家族,1994年6月生,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新景镇青山村村民、江苏省南京橙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职员。

  2024年1月11日14时25分,南京市建邺区某商场路边,一辆停着的小车突然起火。很快,黑色浓烟从车内冒出,火势蔓延,车辆随时可能爆炸。此时,驱车到公司上班的陈竹刚把车停稳,就听到路边传来急切的呼救声。他看到一辆轿车正起火燃烧,浓烟火苗已经从窗户冒出。没有任何犹豫,他急速跑到轿车前,顾不上熊熊火焰,把被困司机往外拉,但司机被安全带卡在座位上,无法脱困。陈竹一次又一次尝试,在陆续赶来众人的帮忙下,司机终于被拉了出来,陈竹则重重地摔在地上。十几秒后,整个车辆完全被火焰覆盖。(铜仁市推荐)

  

  杨正招

  杨正招:路遇溺水女孩 供电小哥紧急施救

  杨正招,男,水族,1996年12月生,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电力调度员、助理工程师。

  2024年5月6日中午,杨正招与三名同事像往常一样完成交接班后准备下班。当走到彩虹桥时,他们突然听到桥下有呼救的声音传来,探出头往桥下看,发现河面漂浮一个女孩,不断在水面上翻滚挣扎。见此情景,杨正招立即寻小路往河边奔跑,奔跑途中尝试寻找辅助救援工具未果。当他跑到河边,看到女孩已无力挣扎并逐渐下沉。情况危急,他毫不犹豫直接跳入水中,奋力游向女孩,在岸上赶来同事的帮助下协力将女孩拖向岸边。确认女孩无生命危险后,杨正招和同事默默离开了现场。(黔南州推荐)

  诚实守信

  

  韩世勇

  韩世勇:诚信为本 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韩世勇,男,仡佬族,1953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桃源乡清溪村村民。

  曾经的清溪村有的村民组因为地势偏僻、山高路陡、交通闭塞,迟迟未能通电、通路,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时任村民组长的韩世勇承诺“不管多难也要让组里通电、通路。”他积极争取县里相关部门的支持,带领村民肩扛手拉,将60余根电杆、30余圈电线抬进山中,在山间架起15公里的“电路”,将电“送”进村。为了通路,韩世勇挨家挨户做工作,筹集资金10万余元,组织全村劳动力上山修路,请县、乡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经过4年不懈努力,路通了,承诺乡亲们的事办好了。2002年,韩世勇被推选为清溪办事处永福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烤烟、辣椒等产业增加收入,持续不断加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走上共同致富之路。(遵义市推荐)

  敬业奉献

  

  胡宗亮

  胡宗亮:非遗匠人钻研创新 四十余载传承造纸技艺

  胡宗亮,男,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村委会副主任。

  胡宗亮从小耳濡目染造纸技艺,是其家族第八代古法造纸传承人,18岁就能独立完成整套造纸工艺。72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张皮纸的制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让很多当地人都不愿意坚持手工制作,纷纷外出务工,但胡宗亮选择坚守。40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不断精进技艺,对土法造纸技术改良,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建立“胡宗亮工作室”,开展土法造纸研学游和手工花草纸制作体验、手工花草纸灯制作体验等非遗研学项目,深受大众喜爱。在他的努力下,土法造纸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此项技艺的传承、保护、发展中。胡宗亮荣获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贵阳市推荐)

  

  吴学文

  吴学文:32年坚守乡村 甘做服务群众的“孺子牛”

  吴学文,男,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元华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2年,28岁的吴学文看到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无人照顾,毅然选择留在村里,积极参与村务工作,主动承担起管理村庄的责任。32年来,吴学文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带领村民搭建电网、修缮道路、改善村容村貌,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他的带领下,元华村从交通不便、村民贫困、发展滞后的贫困村逐步蜕变成交通便利、群众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态村”。(毕节市推荐)

  孝老爱亲

  

  邓召勇

  邓召勇:真情相守20年 用坚实臂膀为妻儿撑起一片天

  邓召勇,男,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国家密码管理局局长。

  20年前,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让邓召勇尝到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可孩子刚一出生就检查出颅内血肿,患有严重性脑瘫,由此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为了给孩子治病,邓召勇省吃俭用,只要稍微存着点钱,就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20年来,他不离不弃照顾儿子。妻子罹患癌症后,邓召勇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陪护妻子治病、休养,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妻子走出悲伤。面对生活的苦难,邓召勇以温暖大爱回应,用相伴相守诠释了人世间真诚无私的挚爱之情。邓召勇荣获第八届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六盘水市推荐)

  

  古丽 丁琪

  丁琪、古丽:善良夫妻十年如一日 大爱无疆抚育侄子侄女

  丁琪,男,1971年12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古丽,女,1973年6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二人系夫妻关系。

  2009年,丁琪的弟弟遭遇婚姻变故,弟媳离家后杳无音信。2013年3月,弟弟病逝,三个侄子侄女孤苦无依。丁琪和妻子古丽已经有两个孩子,而且与父母共同生活,家庭负担比较重。经过慎重考虑,夫妻俩决定承担起抚养三个孩子的责任。他们将三个孩子视如己出,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学习上给予精神鼓励。10年来,他们无怨无悔,靠煤矿务工将三个侄子侄女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养育成人成才。他们的大爱义举成就了三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众多乡邻,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黔西南州推荐)

  1. 上一篇:黎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开展捐资助学
  2. 下一篇:中国旅游集团捐赠20万元助力瑶乡步入智慧教学新时代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