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达地水族乡妇联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路径新举措,创新实施“红黄蓝”三色工作法,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朗天空。
一是执“红色警示笔”,绘就安全教育“防护线”。聚焦安全知识普及,依托村(居)“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将“暑期安全小课堂”搬进水族村寨院坝。打破“单向宣讲”模式,通过“双语(水语+汉语)讲解+互动实践”,以防溺水知识、心理健康等卡片设题抢答,志愿者引导孩子读红色故事、学科学常识,设置“读书打卡”活动,同步普及儿童自护、法治教育等知识,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截至目前,开展院坝课堂16场次、书屋阅读活动28场次,500余名未成年人及家长参与,让暑期成长既有“安全味”也有“书香味”。
二是执“黄色暖心笔”,绘就健康成长“关爱圈”。针对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大力推行“爱心妈妈(家长)”结对关爱机制,组织妇联、村两委、巾帼志愿者与孩子们结对帮扶,提供常态化走访探视、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照料等精准服务。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通过一次次温馨的家访、一场场快乐的陪伴,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此外,积极整合资源,利用农家书屋拓展课外阅读空间,丰富精神世界。截至目前,全乡已成立儿童团80个,“爱心妈妈(家长)”与203个重点儿童结对关爱,开展家庭教育帮扶指导服务300人次,走访探视家庭超500户。用“暖心笔”,绘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三是执“蓝色守护笔”,绘就全域联动“安全网”。为防范溺水风险,开展“蓝色安全防控”工作,乡、村两级联动开展水域“拉网式”排查。对河流、山塘等3处重点水域建立隐患台账,实行“一患一策”整改,立即对危险水域加装隔离护栏、设置警示标识,配备含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等设备。同时,“暑期安全亲水点”明确专人看护,引导孩子在家长陪同下安全玩水,还现场讲解防溺水知识。目前,已整改水域隐患3处,布设防护设施5套,“安全亲水点”累计看护孩童1200余人次,既守住安全底线,又满足暑期孩童亲水愿望,让守护更有“烟火气”。(余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