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平县高屯街道中心小学南网知行书屋内,孩子们或席地而坐捧卷沉思,或三五成群共读探讨,南网知行书屋内翻动的书页声、此起彼伏的交流声,与窗外渐沉的暮色交织成独特的“知识交响曲”。
每周一至周四下午三点半开始到下午五点半结束,黎平县高屯街道中心小学校园便泛起阵阵“悦读”涟漪。
“这全部归功于学校实行课后‘阅读+N’模式,将南网知行书屋打造为‘双减’实践的主阵地,为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图书室管理员杨晓艺老师介绍说:“书屋配备了1000余册分级读物,满足从绘本到名著的阶梯式阅读需求。引入‘阅读存折’制度,记录每个孩子阅读轨迹。同时,每月邀请作文教师和科普教师开展主题讲座,开设‘知行小讲堂’”。
这种“读书—实践—创造”的闭环设计,既落实了作业减量要求,又通过沉浸式阅读培养核心素养。书香浸润的课后时光,不再是被习题填满的苍白格线,而成了自由生长的原野,高屯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用阅读丈量成长的宽度,书写着“双减”时代最生动的教育答卷。
“读完《昆虫记》就制作蝴蝶标本,书本知识突然变得能摸能看了!”四年级学生吴雨桐在参与“科普阅读+动手实验”活动后兴奋地说。
“学校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以书屋为核心,构建‘1+1+X’课后服务体系,‘1’小时是学生的弹性时光,配备教师开展个性化阅读和作业指导;‘1’小时是学生的个性时光,学生在‘X’中自由选择活动项目,‘X’包含科普活动、体育活动、非遗剪纸坊、红领巾影院等特色项目。”黎平县高屯街道中心小学副校长吴永吉表示:“建立‘兴趣+能力’双维个性化成长方案,通过阅读输入、思维深化、实践输出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课后服务成为素质教育的新课堂。”
高屯街道始终将“双减”政策落实与素质教育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抓手,以系统思维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让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清泉,持续浸润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张海涛 吴永吉 姚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