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榕江县以忠诚镇乐乡村作为试点,探索创新基层治理“四诊”工作法,解决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等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广纳民意“问诊”。在村委会设置群众接待大厅,明确村干部轮流坐班,对群众主动来访反映的问题建立接访台账,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先登记,必要时报请镇级相关部门派员协助。将全村分为5个片区,按片区主动到村民家中走访,通过拉家常、开坝坝会等方式,掌握婚姻家庭、债务等“难言之隐”,及早化解隐性纠纷。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微信群,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对群众反馈的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处理及时。目前,共接访群众763人次,收集问题、意见137条。
二是带案下访“出诊”。推行首问负责制度,对排查发现的矛盾问题,村干部在初步分析后,通过询问知情人、查看现场、“背对背”了解等方式,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实地深入核实,并详细记录核实情况和研究判断。对传统民风民俗、民族习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邀请村里有威望的寨老、族老加入调解团队解决。每年寒暑假时间,组织村里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协同镇级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对村民反映的“大事难事”进行核实处理。目前,共“出诊”62次160余人,解决问题和纠纷49件。
三是民主集中“会诊”。针对占用村民田土、土地流转、村集体土地和集体经济使用分配等有争议问题,以村民建议、召集动议、集体商议、表决决议、提报审议、村寨定议、结果评议、办理过程和结果公开流程“七议两公开式会诊”方式进行民主集中解决。针对村组之间山林、宅基地、坟山及村级资源出租等有争议的问题,采取家庭、房族、自然寨、社区“四级协商”民主集中式“会诊”来解决问题。针对村务账目公开、低保户评定、村规民约制定、公益性人员聘用等有疑义的问题,由镇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进行“会诊”,向提出疑义的村民进行分析、答疑,消除村民的误解。目前,通过“会诊方式”共解决问题37件。
四是周期回访“复诊”。规定回访“复诊”时限,村干部对已化解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回访,了解问题和矛盾是否反弹、是否产生新矛盾、当事双方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等情况,切实巩固化解成效。镇级部门每季度对接访台账办结的问题进行回访,在抽查中发现村干部有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履职情况的,将取消该村干部年终评优资格。每半年利用群众意见反馈会契机,由村民对村干部接访工作进行评议打分,并提出书面或口头意见,根据评议情况,对履职不到位或存在较大过错的村干部,向镇党委提出更换意见。目前,共召开群众意见反馈会7次,处理问题12件。(榕江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