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黄平县人民法院组织干警来到黄平县旧州中学在泥哨课堂上的一张普法图片。
图为法院干警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
在2025年1月2日,黄平县人民法院普法宣讲员走进黄平县旧州中学的“黄平苗族泥哨”非遗课堂,与同学们一起体验非遗之美。
活动伊始,该校美术老师潘学斌,作为黄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泥哨”代表性传承人,在课堂上以生动风趣的语言耐心讲授泥哨制作方法,用不同的泥块讲解泥哨的结构,演示制作技巧,并不断鼓励同学们在陶泥制作中投入感情,散发思维,寻找乐趣。
图为潘学斌老师为同学讲解泥哨制作
摆弄泥巴,几分钟就捏出了一只小蛇。
图为同学正在制作泥哨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吗?”临近结束,黄平县人民法院普法宣讲员来到台前,向同学们送上普法知识,并详细介绍了法院在保护非遗文化上的举措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青少年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们看,这里面摆放的都是各届学生以及老师的泥哨作品。”随后,法院干警同潘学斌老师来到该校泥哨陈列馆参观。
图为泥哨陈列馆
“黄平苗族泥哨,亦被称为‘泥叫叫’...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煅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潘学斌老师为法院干警介绍道。
图为潘学斌老师正在为法院干警讲解泥哨制作过程
图为学生泥哨作品
图为老师作品
图为黄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苗族泥哨
图为黄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技艺(黄平蜡染技艺)
“文化遗产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自苗族银饰制作技艺、黄平蜡染技艺、苗族泥哨、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为传承弘扬地方特色非遗,也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黄平县人民法院积极将非遗保护与法治宣传融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普法宣传助力非遗保护,另一方面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二者双向奔赴,绘制出一幅司法与非遗的美丽蓝图。
“积极延伸司法触角,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一个有烟火气的地方落地生根。”黄平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将法治思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不断探索非遗司法保护的新方式、新举措,依托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等载体延伸服务触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法律服务。
图为2020年9月29日,黄平县传统村落谷陇镇岩门司村挂牌成立“传统村落保护法官工作站”
图为2023年5月30日,黄平县人民法院重安人民法庭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揭牌仪式。
“将法治思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从‘普法+非遗’角度出发,更好地为非遗撑起司法‘保护伞’。”通过“走出去”上门培训、“请进来”旁听庭审,充分利用赶集日、民族集会等时间节点,精准普法,围绕“传承发展”下功夫,提高非遗传承人对版权、专利、商标的主动保护意识,让非遗文化传承注入司法动力,为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们上一张“法治保险”,切实让法治之光照亮非遗传承发展之路!
图为2024年5月15日,法院干警在飞云崖景区里,为前来参加黄平县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八”节日的群众开展非遗普法宣传活动。
图为2024年10月29日,法院干警在黄平县谷陇镇“九·二七”芦笙会现场为群众普法。
非遗司法保护任重而道远,黄平县人民法院将立足审判职能,继续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原则,探索完善非遗司法的保护方式,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强大的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