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黎平县应急管理局以“抓班子、带队伍、强落实”为抓手,聚焦基层应急能力难点堵点痛点,谋划推进工作“突破口”,以“小切口”推动“大应急”,实现“破、立、进”,高质量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以低空应急救援起降为“突破口”,拉开全县低空经济发展序幕。该县应急管理局积极主动作为,向省应急厅森林护航总站争取省级直升机应急救援临时起降点项目专项资金30万元,邀请省森林航空护林总站实地指导选址工作,与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肇兴旅游公司通力协作,解决了选址难、落地难的问题,建成面积逾500平方米的直升机救援起降点,配齐配优值班室、航材堆放室、指路标志、铝合金伸缩围栏、灭火器等基础设施,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该起降点除了用于应急救援工作,平时还可用于发展低空经济,填补了黔东南州空中应急救援的空白,为黎平县发展低空经济下好“先手棋”。
以应急森防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全县森林火灾扑灭能力。按照“专常兼备、平战结合、反应迅速”的方针,在县域内的肇兴镇(南部)、大稼乡(北部)、国有东风林场(中部)成立片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建立物资储备库和森林防灭火宣传阵地。并组建以伐木工(木材加工厂员工、国有林场员工)为主,吸纳常年在家的中青年男性为辅,在南中北三个片区组建三支150人“企管我用”县级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平时由企业管理,遇突发事件时参与应急救援任务,提高了全县森林火灾扑灭能力。
以联户联保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安全隐患化解能力。以安全稳定“联户联保”七条措施为抓手,划分“联户联保”单元732个,选任联户长助理705名,推动群众“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共同监督”,夯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推动县乡两级建章立制,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社会风尚。围绕群众参与率、问题发现率、问题整改率、指挥调度响应率等工作指标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截至目前,在全县评选出“联户联保”示范村8个,打造全县安全稳定“联户联保”试点村寨106个,及时奖励示范村消防泵、应急铜锣等应急物资,激发各村寨比、学、赶、超的热情,推动各村寨主动排查隐患线索2500余条,整改率达97%以上。
以水改电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农村消防本质安全水平。黎平县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423个,传统村落98个,这些村寨85%以上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为破解该难题,黎平县以推进“水改”“电改”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工程防”“技防”“管理防”水平。2024年以来,县安委办加强与县住建部门联动,按照“竣工一个、验收一个”原则,完成73个村寨“水改”项目建设,完成42个村寨2691户室内“电改”项目改造。同时,以肇兴、黄岗为示范,率先推行“智慧用电”,实施肇兴景区5G智慧安消一体化项目,安装烟温一体化设备、智慧用电设备、消防水池水位监测设备、消防栓监测设备等,对景区生活用火用电进行智能监测,提升景区和木质连片村寨安全水平。黎平县探索由事后复盘功能向事前预警防范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建设带有AI功能的视频监控,现已覆盖26个乡镇(街道)321个村居(社区),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全时段的管控预警,对相关水域增设AI视频监控预警摄像头,已实现联网运用和数据共享。制定村级水电管理员管理方案,每个村寨至少培养一名持证水电管理员,截至目前,已分批次对320名水电管理员进行培训,已有120人取得技能合格证,组织发放工具包320套,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及用电安全管理能力。(杨国桥 姚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