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当许多地方仍沉浸在新春的闲适氛围中时,彦洞乡已吹响人居环境整治的“集结号”。乡党委政府紧抓节后关键节点,组织全乡干部、集镇村“两委”成员及二十余名群众,以“全域覆盖、全民参与”为目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为乡村振兴擦亮底色,为新春开局注入活力。
分组包片齐发力 街巷焕颜见实效。
午后2时,彦洞乡政府门前6支队伍整装待发。彦洞乡相关业务分管领导强调“人居环境整治要久久为功,既要‘治当下’,更要‘管长远’!”行动聚焦背街小巷、主街道、溪流沿线等多处重点区域,采取“清死角、治乱象、美庭院”三步走策略,确保整治无盲区。
在巷道中,一支工作组手持火钳、扫帚,对绿化带中的烟蒂、塑料袋展开“地毯式”清理。“这些角落看似不起眼,却是卫生顽疾的‘藏身地’。”一名干部边将垃圾装入编织袋边介绍。另一支队伍则利用消防车对主街道进行深度冲洗,被鞭炮碎屑覆盖的路面逐渐恢复整洁;溪流旁,二十余名群众手持长钳清理漂浮物,原本淤积的河道重现清澈。
“看客”变“主角” 共建共享成风尚。
“干部带头,咱群众也不能落后!”彦洞村村民杨大姐放下家务,主动加入清理队伍。行动中,村组干通过微信群“接龙”、入户动员等方式,积极动员发动群众参与。商户纷纷落实“门前三包”,新世纪超市老板连忙清理了堆放在路边的纸箱。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整治中的“柔性智慧”——针对农户门前柴火堆放难题,干部们不是简单清运,而是帮村民设计出既美观又安全的“柴火艺术墙”;在周家寨篮球场旁,清理出的空地被规划为共享晾晒区,解决了村民晾衣晒被的“老大难”问题。这种“整治+服务”的模式,让群众从“被动配合”转为“主动维护”。
长效机制固成果 整治行动成常态。
夕阳西下,整治成果渐次显现。背街小巷告别“脏乱差”,大小溪流重现清澈,卫生死角变身“微花园”。更令人振奋的是长效机制的建立——乡党委明确每周二为“环境提升日”,通过“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积分评比”三结合机制,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
“环境美更要持续美。”彦洞乡一干部指着刚刚清运完毕的垃圾箱介绍,全乡已建立“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定人管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并配套“网格长包片、党员包户、群众监督”管理体系。每季度开展的“卫生评比示范户”评选,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暮色渐浓,彦洞村十字路口聚起三三两两的村民。刚收工回家的村民指着清澈的溪流、整洁的道路感慨:“现在每周都能看见有人打扫卫生,咱们也得把房前屋后收拾利索!”这些朴实的对话,恰是干群同心建设美丽乡村的最好注脚。
正月将尽,“彦洞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开年即奔跑”的担当。这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仅扫净了街巷溪流,更扫出了基层治理的新气象,扫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曲。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生态宜居的画卷正迎着春风徐徐铺展……(姜远鹏 刘静 张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