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江县南宫镇南牛村的石板路泛着春雨的润泽,残疾人专职服务员龙明凯轻叩村民侯先花家门,“嬢,我是村里残疾人的专职服务员”,患有脑梗后遗症的侯先花缓缓打开房门。
“你们家的情况符合多重保障政策。”堂屋的火塘映照着政策讲解的场景,龙明凯用苗语逐项地介绍残疾人保障政策,比如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低保申请流程、如何申请辅助器具以及如何申请困难残疾人补助等。
得知镇里将安排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并为她适配辅助器具,侯先花紧紧握住龙明凯的手:“前年老公走了,家里有两个老人要照顾,小孩还在读书,多亏有低保、养老和护林员收入,现在你们常来关心,心里踏实多了。”
这份踏实源自台江县今年初的民生实事工程。全县71个村(居)配置专职残疾人服务员,县财政每年投入170万元保障资金,残疾人专职服务员选配以胜任工作为前提,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优先。南宫镇的11人队伍中,2人为残疾人,他们都经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承担着优惠政策宣传、康复服务、技能培训、日常关心关爱等服务职责。
“我们的工作就是架起连心桥,把服务送到家。”交宫村残疾人专职服务员吴大付展示的“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情况。在该村李文光家的页面上,除了基本信息,还有特别标注:“需对接慢性病用药指导”“落实教育帮扶”。这些需求通过镇残联工作台账,已转化为具体帮扶措施:卫生室建立健康档案、学校核查教育资助资格。
“我们要把政策‘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话,送到这些不常出门的人群中去。”镇残联负责人姚本兰介绍,构建形成“上门服务—精准响应—跟踪回访”全流程机制,让特殊家庭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上门”,切实提升“温暖感知率”。
截至目前,该镇累计走访残疾人家庭270户,建立“一人一档”信息270份,适配辅助器具50件,8人正在申领辅助器具。(赵应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