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蝶变之姿展现乡村之美——黎平县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纪实
时间:2025-04-18 08:49:08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看景,山明水秀;入村,阡陌交错;进院,静谧清幽……春季时节,游走在黎平乡村,通村小道干净整洁,农家小院芬芳宜居,目前,正以蝶变之姿展现出生活之美、乡村之美。

  近年来,黎平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清理房前屋后、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两清两改两治理”重点任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效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呈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抓建章立制,把农村环境“管”起来

  围绕“整顿、完善、巩固、提高”总体思路,制定《黎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为切入点,建立政府引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建、管、养、用”长效机制,为“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标本兼治,机制为先。在全面推进工作进程中,持续完善“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转运及环境管护等机制,强力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落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积极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行为养成纳入“村规民约”“鼓楼公约”,不断探索“积分超市”、清单制、“跨村合约”等基层治理模式,广泛倡导实行村民自管、自用等农村基层管理新机制,以村民自治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美丽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

  抓整体推进,把村容寨貌“治”起来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近年来,严格按照“首厕过关制”的工作要求,以“分步实施、整体推动”的原则,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连续抓点示范、连点成线扩面,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全县历年累计建成农村户厕10万余户,农村户厕普及率达86.89%;大力推进“厕污共治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高构村、乜洞村、豆洞村、草坪村等“厕污共治示范村”创建,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

  农村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改善和提升群众居住环境质量的民生工程。2024年以来,黎平县积极推广“村民自用、生态消纳、农田灌溉”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新寨屯村、高青村、乜洞村、坑洞村(高构村)等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提升改造建设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设施,持续巩固农村污水治理管控,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管控行政村99个,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紧紧围绕“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合理确定收集站点容量、位置、收运频次等,做到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实现无害化处理率达91.49%、行政村平均正常运行率达94.3%、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95.8%,环境卫生整治既给乡村带来了“面子”的变化,更促进了乡村“里子”的提升。

  近年来,黎平县始终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把“两清两改两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出了成效、抓出了质量,让群众走在村里“赏心悦目”、回到家里“心旷神怡”。

  抓示范辐射,把全域整治“带”起来

  乡村之美,美在环境。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推进蒙村村欧家屯寨、豆洞村幸福坪寨、黄岗村大寨、美样村美样寨、高稼村高稼寨、顿洞村等“两清两改两治理”试点村建设,以“两清两改两治理”试点示范创建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带动力,不仅塑造了乡村的“形”,也留住了乡村的“魂”。

  乡村之魅,魅在宜居。积极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全国文明乡镇”肇兴镇,“全国文明村”水口镇平善村、双江镇四寨村、茅贡镇地扪村及“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中潮镇佳所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开展村镇绿化、庭院美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农户净化、村寨文化等创建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迷人景象印入眼帘,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让黎平乡村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这些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展现实力的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抓宣传引导,让乡村全民“动”起来

  和美乡村,要“颜值”,更要“气质”。肇兴侗寨、佳所村、平甫村等旅游景区、侗族村落的村容寨貌的变化,只是黎平县大力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以“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活动为载体,组织召开院坝会、鼓楼会、花桥会等,积极开展“环境卫生进家庭”、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讲文明、重健康、尚科学”科普进乡村等宣传宣讲活动,全面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中,让群众在“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中当“主演”、唱“主角”。

  积极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大力推广村寨卫生“红黑榜”、家庭卫生“晾晒场”、村民“诚信名单”等有效做法,大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清洁家庭”“美丽庭院”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动员组织返乡大学生、团员青年参与“文明共建·志愿‘黔’行”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及“两清两改两治理”活动,有效引导广大群众“一起治”“一起干”。

  “两清两改两治理”,群众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为让“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快速“升温”,积极利用村级广播播放“两清两改两治理”、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宣传音频,广泛开展“巾帼家政进农村”“巾帼家政进家庭”“周末环境整治日”“文明行动日”“爱护环境·你我同行”等文明实践活动;围绕“两清两改两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内容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以侗歌、侗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让文明新风拂遍乡村、吹遍侗寨。(詹家斌)

  1. 上一篇:剑河县太拥镇: 强基础护生态惠民生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 下一篇:黎平县孟彦镇:织密“防宣灭”三角网 筑牢森林“防护墙”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