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黎平县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从机制建立、项目实施、文化传承、旅游带动等方面发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该县搭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统一工作领导体系,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挂帅黎平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住建、文旅、财政和乡镇(街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编制完成98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黎平县传统村落村民建房建筑图集》和《传统村落建房“三要十不准四到场”制度》,形成“规划引领+技术规范+动态监管”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全面加强传统村落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全力营造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良好氛围。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对标中央、省、州、县四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相关要求,重点推进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工程、基础设施提升与公共环境优化、历史环境要素修复、防灾减灾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等重点工作。2014年以来,全县争取中央、省传统村落专项补助资金4.03亿元,实施传统村落污水垃圾治理、公共建筑修缮、消防基础设施等项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创新文化保护路径。建立四级非遗传承人梯队(国家级4人、省级13人、州级19人、县级710人);建成省州县三级传习基地、工坊等47处,挂牌组建仁义侗族大歌队、礼团侗族大歌队,指导成立侗品源农民手工技艺合作社等;成功申报侗族萨玛节、侗族摔跤、求雨祭典等民俗活动非遗项目73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7项、省级23项、州级16项、县级26项。创新“非遗+研学”模式,助推历史文化资源活态传承。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打造以肇兴侗寨为核心,充分发挥肇兴等集散地引流分流作用,辐射沿线周边其他32个传统村落的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全县传统村落的观光游、深度游、体验游吸引力,推出了四寨侗寨(旅游企业带动发展模式)、黄岗侗寨(社区互助管理发展模式)、铜关侗寨(互联网+乡村发展模式)等乡村旅游新样板,构建“一核三带多节点”发展格局,打造“传统村落+旅游”模式,为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注入动力,促进产业融合升级。(钟宇常 李文芬 姚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