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皋乡地处丹寨县苗族聚居区,曾因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近年来,乡党委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为抓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导村级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合约食堂”集中办酒、“四限四减”(限规模、限天数、限成本、限门类,减开支、减污染、减隐患、减负担)等机制,通过“群众自治+制度规范”双轮驱动,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制度立规矩,自治强根基
“八个规范”划红线,“合约食堂”降成本。大寨村作为全乡试点,率先建成“合约食堂”,成立由党员、乡贤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提供场地协调、流程指导等免费服务,配备标准化厨具和桌椅,降低村民办宴成本。推行“八个规范”制度:规定每桌10人,每场酒席规模不能超过30桌,每桌菜的成本不得超过300元。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全乡通过“合约食堂”简办酒席62场(红喜23场、白喜39场),累计节约礼金73万余元,户均办酒成本下降60%。有效解决滥办酒席、盲目攀比等问题,持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
实践见实效,减负暖民心
从“面子”到“里子”,从“被动改”到“主动约”。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署《文明新风承诺书》、群众签订《不违规办酒席承诺书》3000余份,全乡红事简办率从30%提升至85%,大寨村连续两年实现“零违规操办”。2025年,全乡红白事户均支出下降68%,节约资金用于村内道路修缮和助学基金等公益项目,惠及群众2300余人,全乡人均“人情支出”同比减少500元,因红白事误工天数减少10天以上。同时,理事会参与调解家庭矛盾4起,成功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8%。
特色融文化,新风润乡间
古俗减负不减味,文明实践添活力。在革除陋习的同时,南皋乡注重保留苗族传统文化内核:白事保留“开路歌”“围棺芦笙”,红事融入拦门酒、长桌宴、嫁娶歌等民俗,避免丢失苗寨传统习俗特点。各村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倡导文明新风的活动中;统筹整合“青年之家”、“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吸引返乡青年和大学生参与,打造未成年人服务阵地,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形成“老带新、大带小、贤带众”的文明传承链;清江村融入移风易俗的宣传元素,在翻鼓节活动中以寨老唱苗歌形式着重强调移风易俗对传承苗族文化、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性,结合节日意义,呼吁村民在生活中践行新观念,既活跃节日氛围,又传播文明新观念,使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于村民心中,让古老的苗寨焕发出新的文明活力。
从“人情枷锁”到“清风扑面”,南皋乡移风易俗成果初显。下一步,南皋乡将通过“理”顺机制、“理”清标准、“理”聚民心,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