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9名搬迁群众、多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占比93%——作为黎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德凤街道干凉亭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文化交融、产业发展到社区治理多维发力,让“城市石榴红”愈发鲜艳,更获评黔东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强基固本,筑牢团结“根”与“魂”。社区依托1个党委、3个党支部、129名党员的组织力量,通过“党员认岗定责”激活先锋作用;搭建“党员群+网格群+楼栋群”沟通网,结合“为村”平台推送惠民政策,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以楼栋会、LED屏、微信群等多元渠道宣传民族政策,凝聚“人人护团结”的共识。


产业赋能,夯实共富“基”与“石”。社区通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三措并举”,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建成2栋标准厂房,引进6家扶贫车间提供400余个岗位,让群众“家门口就业”;深化“三变”改革,利用30余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推进产业奖补项目,激发集体经济活力,为创业就业添动力。


精细治理,织密融合“网”与“桥”。26栋安置楼配套党群服务中心、乡愁馆等便民设施,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从空间上促进各族群众互动;制定《社区管理公约》,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和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向“新市民”转变;以“多网合一”模式划分5个网格,16名网格员精准服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不上交”。


文化铸魂,激活认同“情”与“韵”。社区举办“春节同欢”“中秋情暖”等节日活动,组建侗族大歌队、腰鼓队等5支文体团体,今年已开展15场文艺活动;投入10万元建成乡愁馆、侗文化活动室,创新“红石榴+薪(文化传承)”“红石榴+心(民心凝聚)”等工作路径,让各族群众在文化共鸣中增强归属感。(姚进忠 王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