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洞村变样了!”沿着6米宽的进村油路前行,让人不由发出感叹。房屋修葺一新、道路宽敞明亮、环境美丽宜居、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群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以来,蒲洞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蒲洞村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德凤街道西南部,距县城23公里,是典型的侗族传统村落。村里有保存完好的鼓楼、花桥、“卡房”等人文景观,有丰富多彩的“祭萨”、侗族芦笙舞、侗族大歌等民俗活动,更有热闹非凡的春节、四月八、六月六等重大民俗节日,蒲洞人民自发把时任国家总理李克强到蒲洞慰问的当日设为感恩节,每年在节日当天都要开展各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感恩活动,让子孙后辈永远铭记党恩。
“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是蒲洞村2015年以前的真实写照。思想观念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寒酸。年人均收入只有3330元左右,贫困发生率为32.71%,是黎平县一类贫困村。
2015年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来到蒲洞村访贫问苦,勉励蒲洞人民要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促和谐。
2015年起,蒲洞人民牢记嘱托,攻坚克难、感恩奋进,先后实施大小项目50余个,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翻新亮化了423幢老旧房屋、拓宽硬化了8公里长的进村油路并开通了客运班车、有74户村民住进了县城里的生态移民房。
建成了村史馆1座、幸福苑1座、民宿1座、农家乐1座、公厕两座;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种植天麻16000窖,年纯利润约56万元,种植黄精300亩,年收益分红资金4.95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共50余万元;挂牌成立了蒲洞村侗戏传承活动室及蒲洞村侗戏传承保护基地,组建成蒲洞村侗族风情队、侗戏队、芦笙队三支表演队伍,建成戏台1座、图书屋1处,丰富了蒲洞人民的文化生活。
2020年以来,蒲洞村依托林下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转型升级,发展茯苓产业,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种茯苓,年收入10余万元不存问题,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同时,我还把茯苓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手把手地教给村民,带动大家一起发展产业,现在村民日子越过越好了。”村里的茯苓种植大户林发有笑眯眯地说。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蒲洞村2016年实现贫困村出列,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蒲洞村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贫困村,“蝶变”成为了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民族文化旅游重点村,成为黎平“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地,蒲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杨柳想 龙金勇 姚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