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锦屏县隆里乡坚持将优秀民族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立足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党建+”模式深挖文化资源、拓宽融合渠道、创新呈现形式,扎实做好对军屯文化、汉文化、花脸龙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党建+文化挖掘”提升文化传承力度。充分利用古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持续发挥乡党委统揽全乡工作全局的作用,以文化挖掘为切入点,精准落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要求,采取“传承+保护+运用”模式,深入挖掘军屯文化、舞龙文化、合约文化等实质内涵,以民俗节日为载体,举办民俗活动展演、非遗文化体验、宗族集体祭祖等传统文化元素显著、教育意义深刻、覆盖人数众多的文化活动,在吸引群众参与弘扬、游客观赏体验的同时,为文化传承人、摄影爱好者、乡村通讯员等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提供“用武之地”,逐步打响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
“党建+渠道融合”打造文化传承新天地。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教育基地、花脸龙非遗传习所、辖区中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儿童之家、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活动阵地,由热爱和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技能的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不定时常态化深入村寨、学校、企业进行趣味性讲解。同时,由乡党委统筹,协助中小学校开设“花脸龙文化进校园”“我是古城讲解员”等优秀民族文化实践课程,通过“理论宣讲+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学生既能培养情操、强健体魄,又能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由乡机关党员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优秀民族文化宣讲活动10余次,鼓励“花脸龙”非遗传承人开展进校园活动20余次,组建学生舞龙队伍6支。
“党建+创新呈现”,推动文化旅游新发展。近年来,隆里乡积极盘活旧民居打造民宿、直播基地,引入贵州锦屏威迪箱包皮具有限公司隆里分厂、锦屏县小雅电子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稻田种养等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结合群众实际,将优秀民族文化活动与现代文旅活动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创新“非遗+”活动形式,推出画花脸打羽毛球、画花脸吃长桌宴、画花脸跳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深度融合优秀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旅活动,以更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乡村旅游新优势。此外,由党员干部带头,鼓励非遗传承人、乡贤志士、致富能手、青年大学生等人员广泛参与助力乡村旅游发展。2025年元宵节,一场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图景在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隆里古城精彩上演,据统计此次“村晚”活动全网流量超2.66亿人次,在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的同时,进一步夯实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根基。(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