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竟芬芳—— 黔东南州2022年旅游产业化发展综述
时间:2022-12-26 08:51:53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黔东南文明网    

  从今年的阳春三月开始,新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就吹开了文旅融合的万紫千红。黔东南向广大游客发出“春赏花、夏避暑、秋风情、冬康养”的邀约,展示乡村振兴新气象、释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机。

  以“花”为媒,力推乡村旅游。全州各地利用最佳“赏花季”,借“花”造势,通过锦绣黔东南的美景窗口,我州锦屏、三穗、黄平、麻江等地推出多条集赏花、观景、康养、休闲、研学等多位一体旅游产品,多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盛夏七月,“水韵贵州”中国施秉独木龙舟节暨“佛黔文化旅游周”在施秉县启幕,这让黔东南的自然生态与民族风情完美碰撞,全州各地迎来了夏季旅游发展新热潮。

  为强化文旅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吸引力,我州开展“佛黔文化旅游周”活动、“镜头发现黔东南”摄影和短视频大赛、“粤港澳大湾区百万游客打卡黔东南”等主题活动。尽管受疫情影响,但黔东南州文旅消费券促旅游的消费措施,极大吸引和激发广大游客的旅游信心,1000余位大湾区游客前往黎从榕观光旅游,大家现场感受黔东南旅游的“亲、近、美”。

  不仅如此,我州通过“线上+线下”“大屏+小屏”“动态+静态”等形式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对传统的、大众的旅游业态提质升级,提升旅游互动体验。雷山县通过召开旅游推介会,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推出“飞览天下·飞越贵州馆”和“山隐·西江房车营地”两个全新业态,让游客在20米高的球形屏幕前享受6D观影的科技体验,感受多彩民族文化和优美生态环境。施秉县借助新媒体加大白沙井夜漂景区新业态预热宣传力度,为夏季旅游热做好引流铺垫,推动当地旅游“新名片”晋升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据了解,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我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组织各县(市)申报文化旅游基金项目31个;围绕“苗绣”“贵银”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文旅基金项目谋划,组织丹寨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州18家文旅融合、体旅融合、特色非遗、山地旅游等文化企业申报省级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积极争取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王国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多年来,他致力于通过传承非遗瑰宝,实现“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文化品牌推广。他所创办的丹寨县国春非遗银匠村于2020年10月运营以来,吸引游客2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就业上千人。

  “非遗+旅游”文旅融合新业态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了我州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今年来,我州部分文旅企业以非遗银饰为抓手,创办特色非遗研学班,打造高端旅游品牌,增强群众旅游创业收益度,从而达到文旅融合发展。并且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积极培育发展生态、节会、红色、体育、研学、采摘、自驾、养生、民俗等多业态旅游。

  金秋九月,稻谷成熟, 加榜梯田等黔东南各地梯田美景引得游人纷纷前来观赏。来自湖南的汪孟江在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用画笔记录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创作了《留守老人之十八罗汉》等130余幅油画和水彩画。“黔东南真的很美,这里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深深地吸引我,我把这里的美留在画中,然后带去北京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了解黔东南的美。”

  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推动“拳头”产品转型升级、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强“国字号”品牌创建、推动省级“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等举措,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全要素、全方位、全季节发展,全州文化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全州启动提质扩容景区11个,新增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同时,深入推进“生态山居”精品民宿建设。截至目前,全州有民宿客栈457家,其中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客栈319家,民宿运营团队20家,举办民宿管家培训18期393人。

  诗与远方,尽在文旅。黔东南沿着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正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奋力谱写文旅发展新篇章。(记者 余天英)


  1. 上一篇:我州筑牢农村消防安全 “奠基石”
  2. 下一篇: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能领会—— 我州创新宣讲载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苗乡侗寨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