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搬迁群众日子越过越美—— 黔东南州持续完善“五个体系”建设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时间:2024-01-16 09:46:24    来源:黔东南日报    

  近年来,黔东南州始终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目标,持续完善“五个体系”建设,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千方百计提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在这个服装厂上班离家很近,方便照顾家庭,工资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在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上班的郑曾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据了解,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是三穗县最大的搬迁安置点,为了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彩虹社区通过搭建就业平台、整合就业资源、开展就业培训等方式,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全面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让搬迁群众充满信心。

  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后续服务工作是我州持续完善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和就业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黔东南州搬迁劳动力已实现就业6.83万户16.07万人,就业率95.75%,全面完成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2023年安置区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1.03万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231个,吸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0.5万人。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住得安心、生活舒心,黔东南州持续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安置点的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全面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活服务、民政救助、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全面落实到位,所有社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目前,全州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21.67万人,1.2万户4万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

  探索创新以“积分+N”管理模式,完成户籍转移30.52万人。推行“文明积分超市”建设,将群众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孝老爱亲、厚养薄葬、团结邻里等行为进行量化积分,以量化管理调动村民参与基础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工作落实落细 。目前,我州安置区累计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271个,其中国家级荣誉达21个、省级39个。

  走进剑河县仰阿莎街道思源社区,一群妇女正在冬日暖阳下唱着苗歌,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刚搬来的时候大家都互相不认识,怯生生的。现在好了,有歌一起唱,有舞一起跳,平时组织的各种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思源社区就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大家庭。”社区居民李苹苹说。

  记者了解得知,思源社区为了满足安置区内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成立了民族文化传承大队,常态化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此外,社区还设立了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妇女之家、综治中心、温馨调解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功能室等多个服务站室,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及开展日常办公服务等。

  黔东南州持续完善安置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成立志愿者队伍、健身团队、电影放映队等217个;组织社区演出212场次,开展感恩教育580场次,普法教育593场次,市民意识培训683场次,评选颁发文明家庭、致富模范等1169户,评选身边好人859人,其中8人荣登贵州好人榜。

  去年3月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向社会公开发布实施,黔东南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转化。“凯里市‘三专服务’抓实易地搬迁‘后扶三融入’”做法得到中央主题教育第十三指导组的高度认可,并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学习推广。(记者 韦启悬)

  1. 上一篇:织密织牢防返贫动态监测网—— 黔东南州全力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2. 下一篇:黔东南:出台实施意见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