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药香”开出致富方—— 黔东南州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2-27 10:42:23    来源:黔东南日报    

  近年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全力推进全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州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

  春节前,在钩藤之乡剑河县,中药材正值采收上市,13.7万余亩钩藤陆续采收、上市交易,产量达4.8万吨以上。

  “目前鲜货的市场收购价是三到四元一斤,我们已经收了120吨左右。” 剑河县金钩藤产业供销合作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潘年俊表示,预计到过年之前,能够收购到600吨左右的钩藤鲜货,预计产值在600万左右。

  剑河县钩藤收购加工和储存中心每年都会面向当地农户进行保底收购,农户除了随行就市自主销售外,也可选择到中心来保底价交易。一车车钩藤从各乡镇基地运到这里进行交易,摊晾在厂房里堆积如山。

  “经过检验得出的检验报告,剑河钩藤的浸出物达到22个点,按照药典标准的6个点,我们的钩藤浸出物高出药典标准的3倍以上,所以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潘年俊说。剑河钩藤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上有10多年的种植培育基础,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育苗、种植、产、销、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

  种植户刘琼几年前返乡创业,利用荒坡种植了400多亩(1亩=0.0667公顷)的钩藤,第二年便产生了经济效益,加上政府的保底收购政策,像他这样的种植户有了稳定的收益保障。“政府在技术、育苗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帮助,鼓励我们发展钩藤产业,目前,才开始采收第三年,一亩也达到了3000元左右,如果到丰产期以后,一亩将有4000元左右的进账。” 剑河县革东镇南薅村种植户刘琼说。

  得益于政府的技术援助,革东镇光条村种植大户欧明光凭着良好的种植管理技术,让钩藤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吸引大批客商前来上门采购。这几年,欧明光仅卖钩藤一项,每年就能给他带来4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村里大批农户就近学技术和务工增收。他的基地也成为了一些医院和研究团队的“定制药园”,被列为全县“6个100万”提升工程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今年示范种植的1200亩新品种,预计达产后亩增产率在8%以上。

  剑河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钩藤生长,加上产业自身具有一年种多年收、经济和生态双效益明显、持续周期长的特性。近年来,该产业在全县得到了广泛推广,种植面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惠及农户1万余户,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冬季,是太子参种植的关键时期。在丹寨县兴仁镇台辰村、烧茶村太子参种植基地,每天都有数十名村民忙着种植,大家分工协作,翻犁、施肥、摆苗,转眼间,一株株太子参种苗便在一垄垄土地上整齐排列,逐渐铺满整个基地,甚是壮观。

  “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很方便,干活也开心。” 兴仁镇烧茶村村民蒋建平将自家的3亩土地流转给了太子参种植基地,每年除了能拿到2100元的流转费外,在基地务工每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

  “丹寨气候、土质好,政府大力支持,2023年我承包115亩土地种植太子参,2024年收获预计在35至40万斤之间。” 在种植基地,来自黄平县的种植户许成摇告诉记者,他从事太子参种植已经有 5 年了,今年他看准了丹寨县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将自己的事业搬到了这里,承包土地、请人务工,上百亩的太子参将会给他带来70万元到80万元的收益。

  太子参种植简单、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明年6至7月即可采收,且带动能力强,从栽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都能为群众增收,成为全县基础好、规模大、效益佳、惠及农户众多的支柱性农业产业。

  近年来,丹寨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村民吃上“产业饭”,还能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 黄平县8万亩太子参已全面进入种植收尾期,在各大小山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整整齐齐地种满了药农对丰收的希望。

  一碗水乡郎浒村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村,早在一个多月前,太子参就已经陆续开始下种了。如今就剩下为数不多的小块土地还空着,三三两两的农民在进行着收尾工作。

  “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种植啦,每天要用工两三百人,人均工资100块钱一天。” 郎浒村党支部副书记梅建国表示。目前,黄平县太子参种植面积已经完成7.5万亩,余下不多的种植任务也将在近期全面完成。

  据悉,全州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其中有4个涉及林下中药材,有9个林下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涌现了“雷山乌天麻”“黎平茯苓”“剑河钩藤”等具有地方特色、代表黔东南州发展水平的中药材品牌,提高了该州中药材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1. 上一篇:黔东南州各地多点发力开展除冰工作
  2. 下一篇:忠诚为民铸警魂 踔厉奋发护平安—— 2023年黔东南州公安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