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绘就秋日“丰”景图—— 黔东南州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双丰收
时间:2024-09-19 21:15:35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我州结合稻田水源情况和群众长期喜欢养殖稻田鱼的习惯,采取以提高稻田秧苗落田株数和加高田坎开井字沟、边沟等方式,改变群众传统稻鱼种养习惯;同时,加大资金支持保障稻鱼产业发展,创新和推广多种增产高效的种养模式,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联农带农联结机制,强化稻花鱼品牌建设,做好市场产销衔接,一方面牢牢稳定水稻产量增长,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稻田鱼产量, 实现粮鱼双丰收。

  黎平县敖市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稻+鱼”绿色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做足稻田文章,一田多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坐享生态“渔利”。

  近日,记者走进敖市镇新寨屯村,放眼望去,田野绿意盎然,微风吹过,稻浪飘香。在成熟的水稻下,一条条稻花鱼活蹦乱跳,村民们垄沟开田,徒手抓鱼,欢声笑语溢满田间。

  吴国光是当地水稻种植能手,一直沿用传统农耕种植方式,稻田只施农家肥,保持原生态的种养环境。通过“稻+鱼”绿色种养模式不仅保证了大米的口感,还让田里的稻花鱼更加的鲜嫩肥美。

  “今天一共捉了75公斤鱼,大约可以收入3800元。我总共种了8亩田(1亩=0.0667公顷),稻花鱼一共有7000至8000元的收入。”敖市镇新寨屯村村民吴国光说。

  据了解,“稻田养鱼”是一种稻鱼互利的种养模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非常适合山区稻田放养。在稻田里养鱼进一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了粮食产量,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共生共赢,鱼米双丰收。

  今年,敖市镇在全镇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全镇稻花鱼产量约8.75万公斤,产值约437.5万元,户均增收1458元,“稻+鱼”绿色种养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时下,正是开田放水捉鱼的好时节。记者在榕江县高便村看到,农田里的稻谷已经黄尖,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田放水,组织家人抓鱼,忙得不亦乐乎。村民谢荣一家种植4亩多水稻,也相继开田放水抓鱼。

  “这个季节稻子开的花掉到田里,鱼就吃那个稻花,现在稻花鱼肉质会特别的鲜美。”榕江县朗洞镇高便村村民谢荣说。

  “我是从大连过来的,从来没有体验过稻田里抓鱼,这次感觉特别新奇、特别好玩。”听说要开田放水抓鱼,来自大连的游客王晓强来到田里体验了一把抓鱼的乐趣。

  “这个鱼就是刚从田里捉来的稻花鱼,每到开田的时候我们都会做这么一餐烧鱼,叫上亲朋好友来一起吃。”谢荣说。村民们抓来稻花鱼,取出鱼胆后放在炭火上烤熟,配上辣椒、野菜及鱼柳等香料制作成烧鱼,这是当地开田放水吃鱼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除了烧鱼之外,村民把其余的鱼剖开肚子,取出鱼卵、鱼肠等内脏,鱼身经过腌制后制作成腌鱼,半个月后就可以开桶食用了;鱼肠及鱼卵通过爆炒制作成美味的鱼杂,再选取一两条最大的稻花鱼煮一锅鱼稀饭,便成了一桌香喷喷的全鱼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美食宴,也是第一次尝到这样的稻花鱼,特别的香、特别开心。”河南游客然然说。

  榕江县各村寨都有开田放水吃烧鱼的传统,吃法大同小异,当地村民热情好客,欢迎想体验农村生活的游客朋友前来游玩体验。(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1. 上一篇:州委宣讲团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一)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