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高山、绿树成荫、湖光秀色、山水相依……绿色之歌唱响在黔东南这片活力四射的大地上,映照出黔东南儿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决心,生动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五年来,全州上下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守好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黔东南“颜值”和“气质”得到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州获命名国家级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生态村19个,州级生态乡镇44个、生态村337个。蓝天、碧水、净土……如今,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林秀、生态和美的画卷在黔东南大地徐徐展开。
打响一场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绿色是黔东南的本色和底色,生态是黔东南的发展生命线。近年来,我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响了一场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全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初夏时节,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虎场寨的格桑花开了,道路旁、庭院边、花坛里,各色格桑花次第盛开,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紫的……整个村寨被肆意的色彩装扮,缤纷艳丽,好一幅乡村美景图。
“以前这里也是脏乱差,这处花坛原先就是一个烂棚棚,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坡坡,现在成了寨子里的文化墙。”黄泥村党支部书记蒙庆国对虎场寨每处变化了如指掌。
生态好、环境美,这不仅是黔东南人民的直观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7%,较2016年上升1.5个百分点,6个县环境空气质量位列全省前十位,其中镇远县位列全省第一位。
——水环境质量方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位,全州4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较2016年上升3个百分点。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2019年全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累计下降26.29%,提前完成“十三五”碳减排任务。
——生态环境方面,全州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全省第一位,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安全总体稳定可控。
如今,锦绣黔东南的天越来越蓝了,山越来越绿了,水越来越清了,护绿、爱绿、逐绿正在成为黔东南人民共同追求。
迎接一次攻坚克难的“全体检”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必须决心坚定、行动有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2017年以来,我州持续保持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高位推动的工作态势。借着督察东风,给全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来了一次攻坚克难的“全体检”。
针对督察反馈问题,我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通过部署、过问、协调、督办,将问题进行项目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点、督导到位。同时,紧紧围绕环保督察“指挥棒”,主动攻坚老大难问题,推动凯里鱼洞河、台江园区、岑巩久通公司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积极进展。
五年来,我州稳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修复。加大三板溪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累计拆除网箱养殖8135.2亩,还清水江畔一泓碧水;突出抓好丹寨县历史遗留汞渣污染、榕江县历史遗留锑矿废渣污染等9个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
利剑出鞘。问题排查到哪里,整改就落实到哪里。2017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涉及我州的69个问题,已完成和按序时推进69个,占总数的100%。督察组向我州交办的586件信访投诉件,已完成整改583件,整改完成率为99.5%。
一次次重拳出击、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创新办法……生态环境整改的雷霆攻势一波接着一波,生态文明的建设热潮一浪盖过一浪,我州环保系统用炽烈的民生情怀和坚定的责任担当向全州人民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唱响一曲生态发展的“绿色歌”
五年来,全州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省委对我州工作要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坚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绿色发展新路,“大生态”成为黔东南的一块长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靓丽。
走进凯里云谷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绿意盎然,瓜果飘香;来到麻江乌卡坪蓝莓产业发展扶贫基地,蓝莓随风摇曳,长势喜人;镇远的花酒厂外,十里飘香;剑河的松林下,香鸡成群……
五年来,我州充分发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林下种菌、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新一批林下种养经济,通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引导绿色生产方式,挖掘绿色发展潜力,推动形成绿色资本快速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带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梳理五年来我州生态环境发展成果,我们底气十足:绿色环保理念广泛树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大力倡导、普遍推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满怀信心,定将以更加创新的理念、扎实的作风、坚定的信念,让绿水青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