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疗人才队伍,从缺医少药到专业医疗团队,从乡村诊所到县(市)医院,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设备,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在新中国成立的75年里,黔东南州的卫生健康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贫瘠与落后,如今已发展成为覆盖城乡、服务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
近日,记者来到凯里市三棵树镇小乌烧村,一幢面积200平方米的两层白色建筑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小乌烧村新卫生室。走进去一看,药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应有尽有,村医王正杰正为前来看病的村民测量血压。
“现在我们的村卫生室老漂亮了,设备药品都蛮多,看一些小病不用跑到大医院了!”刚测量好血压的王大爷几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乡村医疗条件惠及百姓的心声。我州各地乡村卫生室和小乌烧村一样,都实现了规范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黔东南州深入推进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及八个专项行动,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断巩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预期寿命稳定增长,全州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2023年的75.1岁。
近年来,黔东南州着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对16个县(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和15个县中医医院实施了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对217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及设备购置等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全州构建29个医共体,101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共体建设,全州已建成17个县域医疗次中心。
“我们全县医共体覆盖了县级三家公立医疗机构、1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个村级卫生室,做到了服务全覆盖。”岑巩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姚寿珍说,医共体建设让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越来越有保障。
岑巩县大坪生态移民小区卫生室卫生员宋彦仙告诉记者,自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推开以来,大坪生态移民小区的百姓平时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直接去小区的卫生室就医,因为在那里能解决一些常见病,药品也能买到,减少了百姓看病就医的负担。
据岑巩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曾金介绍,今年以来,岑巩县县域就诊率达93.3%,县域内住院患者占比为79.66%,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占比为60.39%。县医共体总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0.57%,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6.84%。岑巩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紧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今年以来,榕江县坚持深化医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医共体建设,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与寨蒿镇中心卫生院、八开镇中心卫生院等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共享医疗资源,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黔东南州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各地医院不定期安排医疗专家团队进社区、进村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用实际行动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竹林镇地处湘黔边界,位置偏远,天柱县人民医院通过开展基层帮扶服务,帮助竹林镇卫生院加强医疗学科建设,以查房代教、讲座培训、义诊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让当地群众能持续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天柱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竹林镇卫生院帮扶队队长郑和祝说:“通过优势医疗资源下沉,让边远乡镇的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享受到县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服务,义诊活动不仅是为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
经过75年的发展,如今的黔东南,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医务室,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建立,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最大程度让群众告别“小病拖、大病扛”,努力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医疗服务网愈发完善。
卫生健康事业蒸蒸日上,医疗卫生人才配置结构不断优化。从2020年以来,州直医疗卫生机构引进77名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人才。目前,全州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4187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8099人。
黔东南州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州217家乡镇卫生院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全州2766个村卫生室中,有1963个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医疗急救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传染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医疗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建成黔东南州120急救中心,形成以州急救中心为核心,全州217家网络医院急救站点组成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救援快捷、统一调度”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
“经过75年的建设和发展,黔东南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吴娅说,随着医疗资源不断拓展,重点专科建设也有所突破。2021年以来,全州建成重症、胸外、全科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等重点专科,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专科21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9项。
一条条健康制度的完善,一项项服务能力的提升。75年来,黔东南州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黔东南州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黔东南州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吴义环 吴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