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雷山县龙头街道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榜服装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噔、噔”织机踩板的声音,妇女们穿线、裁剪、缝纫……一件漂亮的苗绣服装一气呵成。
侯昌菊是阿榜服装厂负责人,作为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她从小就爱绣花,8岁时就给自己绣小手帕,14岁给自己绣苗衣,18岁给妈妈绣盛装。苗绣作为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也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侯昌菊凭借着从小的热爱和后天的努力,学到了苗绣的精髓,传承了苗绣的工艺。同时,把苗绣技艺带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带动留守妇女们一起就业创业。
2017年,与丈夫在省外务工的侯昌菊正在服装车间做工,她踩着缝纫机,看着手中加工的服装,心想,如果把我们的苗绣工艺体现在服装上,把民族的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属于我们苗族刺绣的品牌,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美?这样一个愿望从侯昌菊的脑海里油然而生,于是夫妻俩决定返乡创业传承苗绣技艺。
回到家乡,侯昌菊看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不少留守妇女生活拮据,更加坚定了她创业的决心。经过市场考察,结合当地和自身实际情况,2018年,侯昌菊和丈夫成立了主要从事童装、工作服生产的雷山县阿榜服装厂,吸纳当地搬迁妇女就业,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创业之初,由于资金不足,经验不够,设备也不够先进,时常出现问题,侯昌菊就请维修师傅进行机器养护。员工的技术不够熟练,上班时间拖拉,工作不认真,工资也不高,她就组织大家培训学习。
“以前外出务工特别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现在下楼就能务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而且侯厂长人特别好,手把手地把刺绣和缝纫技术教给我们,让我掌握一门手艺还能就近就业。”正在生产线上加工服装的工人罗英说。
雷山县龙头街道党工委坚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企业发展,通过项目扶持,积极帮助侯昌菊夫妇解决各种难题。通过“党建引领+扶贫车间”的发展,在政策帮扶下,阿榜服装厂从最初的3个工人、50多平方米的场地起步,逐渐增加到现在100余人、600平方米的车间,目前共吸纳员工80名。该厂2019年被贵州大正职业学校命名为“雷山县羊排搬迁点扶贫车间实训基地”,同年被雷山县妇联命名为“雷山县巾帼脱贫基地”。同时,侯昌菊也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和“为留守妈妈圆梦”“中国网事 感动中国2021”第一季网络感动人物。
侯昌菊说,看到留守妇女们“顾家”“赚钱”两不误,她感到欣慰。下一步,阿榜服装厂还将扩大厂房,增加机器设备,扩招更多的移民搬迁户妇女进厂务工,让更多的移民搬迁户得到就业,让苗绣走上更大的舞台。(王丹 王雪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