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演出把少数民族歌曲从山涧带到校园,把舞步从苗寨带到师生间,把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请进校园,与非遗“对话”,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孩子们在参加刺绣培训。新华网发(张强 摄)
台江县苗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启动十年多以来,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已成为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日前,台江县城关第四幼儿园举行“传承民族文化,玩转体育游戏”为主题的冬季运动会,结合孩子们实际,活动把反排木鼓舞排练成木鼓操。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踩木鼓舞。新华网发(吴维先 摄)
台江县城关一小,更是把“如何打造刺绣社团”、反排木鼓舞、芦笙、苗族剪纸等苗族优秀文化纳入教学课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可以近距离感受苗族艺术的魅力。
“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能够接近非遗、了解非遗,也唤起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特别是咱们宝贵的苗族文化。”很多学生家长纷纷表示。
木鼓、芦笙走进校园。新华网发(刘开福 摄)
台江县还设置了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师资库和苗族文化项目库,师资库实行动态化管理,既有普及面广的剪纸、刺绣、蜡染等,也有小众的银饰锻造技艺、芦笙、舞蹈、飞歌等。
身穿苗族服饰的孩子们在玩游戏。新华网发(吴维先 摄)
“每天下午的课后时间班上同学都会在一起练习,大概准备了一个多星期,鼓点和舞步都是我们自己编排的,还有一名男同学专门负责打鼓。”在不久前落幕的艺术节上,来自台江县民族中学高二(3)班的潘淑祯、万伶俐和张小芬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了反排木鼓舞的训练。
苗族山歌常唱道:“当我忘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了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
台江民族中学文艺表演。新华网发(刘开福 摄)
校园内的文化活动让大家离民族文化更近了,也让传承好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同学们心里扎了根。
据悉,这些年来,台江县苗族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改变了以往苗族文化进校园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展示、展演,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排木鼓舞”“苗族多声部民歌”“台江苗族刺绣”“台江苗族银饰”等九种代表作传承重点向学校倾斜,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批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通过非遗课堂、非遗竞赛、互动表演、带徒弟授课等方式,使学校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示范基地。(张强 吴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