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州各级人社部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落实“3个三”工作举措,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
“三项机制”推就业。一是建立“州县乡”调度推进机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稳岗就业工作,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明确了州级“季调度”、县市“月调度”、乡镇和人社部门“周调度”机制,层层扣紧责任链条,确保高位推进。二是强化“室组地”联动督查机制。建立全年“保就业”专项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州纪委监委机关第二纪检监察室、派驻州人社局第一纪检监察组、各县市纪委三方“室、组、地”联动,采取定期集中专项监督与常态化监督相结合方式,分别于3月、9月完成对各县市2次集中专项监督检查,平时加大随机抽查力度,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稳就业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三是抓实“一对一”包保帮扶机制。紧盯疫情返乡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建立台账,细化帮扶干部“一对一”包保措施,通过“点对点”落实政策、“人对人”帮扶就业,及时促进返乡劳动力充分实现再就业。
“三向发力”稳岗位。一是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黔东南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机遇,获得省人社厅16条政策措施支持,2022年争取到中央和省就业补助资金3.04亿元,特别是争取到省人社厅在因素分配法基础上,额外倾斜当期分配就业补助资金的5%用于“桥头堡”稳岗就业政策支持,为持续推进我州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向外稳定务工规模。通过“一对一”推送岗位、“一站式”招聘服务、“点对点”专列专车输出等措施抓实有组织输出就业,年内全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35.50万人,有组织输出26.49万人,全州组织化程度达到74.62%,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目标。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进一步发挥劳务站点作用,努力将脱贫劳动力稳在务工地。2022年以来,通过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新增帮助我州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3个月以上21866人(脱贫劳动力10956人),其中:转移到广东省就业10491人(佛山市2654人)。三是向内抓实就近就业。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政策,2022年全州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12万个,累计安置脱贫人口就业8.6万人。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0笔2.74亿元,扶持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各类创业群体、小微企业自主创业1630户,带动就业5271人。抓好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全州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1个,带动就业3.49万人,人社部门认定就业帮扶基地35个、就业帮扶车间459个,共吸纳就业4.32万人次。
“三管齐下”促增收。一是聚焦劳动力素质提升“发力点”。大力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议价能力和薪资水平,促进务工增收。2022年,全州统筹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8730人次,培训后就业人数达85%以上。其中,培训农村劳动力37416人次、脱贫劳动力19408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7357人次、低收入劳动力1577人次。二是织密防返贫稳岗就业“监测线”。横向上,州县(市)人社部门与乡村振兴、生态移民部门紧密协作,对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抓实返乡动态监测,落实“1311”就业服务,促进有就业意愿返乡脱贫人口就业。4月以来,累计促进返乡脱贫劳动力(含监测户劳动力)实现就业3029人。同时,会同乡村振兴、生态移民3部门建立黔东南州“三类家庭”劳动力务工信息数据审核机制,对脱贫人口务工信息按月排查及时更新,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劳动力及时推送岗位、政策,促进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纵向上,高度重视省人社厅每月反馈预警线索,加强对县市防返贫监测督导,将因就业不稳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纳入预警线索,建立帮扶台账,并及时组织“一对一”帮扶。今年来,全州人社系统累计向乡村振兴部门推送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线索325条,对乡村振兴部门排查后推送的“因就业不稳”存在返(致)贫风险劳动力及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就业594人。三是拓宽政策性促进增收“覆盖面”。最大限度发挥促进稳岗就业“一揽子”政策效应,激励更多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 2022年以来,全州使用就业补助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落实“三类人员”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30.55万元,惠及1339人;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实“三类人员”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120.84万元,惠及2716人;为企业落实吸纳“三类人员”就业一次性补贴50.35万元,惠及1007人;为脱贫人口落实一次性交通补助134.58万元,惠及2744人。
通过落实“3个三”保障措施,2022年,全州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61.33万人,其中省外就业31.42万人、省内县外就业5.67万人、县内就业24.24万人,务工总人数完成省下达全年55.47万人务工任务的110.56%,全州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为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做出了人社贡献。(龙义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