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心系侗乡 铆足干劲谋发展
时间:2022-03-30 10:07:20    

  宽敞的沥青路、极具特色的沿河护栏、崭新的文化活动室……如今的高寅村,村容村貌较几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这之前,高寅村寨主干道还是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路段变成了砂石路,下雨天泥泞、晴天多灰尘。村民没有一个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老一辈仍是习惯性前往破旧“牛圈”唠家常。这一切变化,都与高寅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密不可分。

  高寅村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九潮镇西部,是一个侗族聚居的村落,也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同时还是九潮镇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高寅村辖448户1892人,村里百分之六十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多是老人和妇女留守在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的帮扶下,高寅村已于2017年顺利从深度贫困村出列。

  袁华武就是高寅村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12月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派驻九潮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黎平县顺利实现脱贫攻坚整县减贫摘帽后,袁华武主动申请继续留在村里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如今已是他在高寅的第五个年头。

  “袁书记对我们好,全心全意为高寅的发展谋出路,我们都看在眼里,心里非常感激。”高寅村专职村干吴恒锦这样诚恳地说道。

  “来高寅之前,我就曾好好思考了一番,决心一定要为村民们做出点实际行动,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改善贡献一份力量。”袁华武对笔者说道。

  初来伊始,袁华武就为高寅村带来一份“厚礼”,那就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资助的23万元农村人饮工程。该项饮水工程于2018年底开始投入建设并正式使用,惠及全村所有农户,真正实现了自来水进村入户。

  高寅村留守妇女众多,在家没有收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闲置的人力资源。为了让留守妇女实现在家就业,袁华武东奔西走,终于不负众望,联系到爱心企业捐资2万元建立了扶贫车间,进行毛绒玩具加工,现如今扶贫车间共15台机器运作,月订单达3000个,带动近3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了改变村里劳动力过分依靠外出务工增收现象,发展农村产业,袁华武与村支“两委”绞尽脑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高寅村现有的资源优势条件,以市场为主导,把当地的资源优势与技术要求、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帮助选准符合当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这些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袁华武与村支“两委”一道,将高寅村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千亩油茶基地落户高寅、1300亩中药材基地加快建设、150只山羊规模养殖、1万窖茯苓产业落地生根,产业的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产业发展累计实现劳动力增收160万元,提高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以上。袁华武的一系列努力,终于为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村里的主干道一直是袁华武的一块心病。“这条路迟早得修好。”袁华武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解决村里主干道修缮问题,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为此,袁华武专程多次回到单位跟上级领导汇报此事,希望能为村寨建设争取到资金支持。

  2021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黎平县委、黎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携手共建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在高寅村实施进户电改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排污入户网管448户15000米,沿河护栏1200米,主干道白改黑2400米,串户路2300米,明渠进寨维修2200米,新建明渠排污900米,太阳能路灯152盏,维修民族活动广场2处1000平方米,民族文化活动室2栋,人行桥3座,民族文化墙130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备,极大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从此,“高大上”的村主干道成为高寅村一张靓丽的名片。

  2020年7月,袁华武被中共贵州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共黔东南州委授予“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黎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命名为黎平县“脱贫攻坚群英谱·助黎标兵”。2021年7月,被中共黎平县委授予“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如今的高寅村,产业规模大,业态丰富,乡风文明,村民收入渠道增多,村容寨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高寅村正朝着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宜居村庄出发,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高寅村还将携手黎平福一村超市一道,以“万企帮万村”为契机,共谋高寅村发展致富路。

  “高寅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些年住在高寅,已经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能亲眼见证高寅村不断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感觉非常欣慰,今后我会继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高寅村发展出谋划策。”袁华武微笑地说道。(欧慧芳)

  1. 上一篇:“跛脚村医”潘寿兰: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神”
  2. 下一篇:回家路上,六名少年扶起一晕倒女子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