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毛:行走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
时间:2022-07-18 10:12:26    来源:黔东南文明网    

  坡上的草黄了又绿,清江的水涨了又落,天边的云散了又聚……

  每天下午,只要是没有走村入户的难得空闲,周小毛都会安静地坐在路口的村卫生室门前,看远处的山峦,看夕阳下的晚霞,和那条流往湖南家乡的清水江。

  山那边,水那头,不仅意味着远方,更连接着周小毛对自己老家和女儿的念想。

来到锦屏,异乡变故乡

  当46岁的周小毛出现在面前时,我想起了黄土高坡,想起了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

  这是一张饱经沧桑却无比刚毅的脸,黑里透红,皱纹纵横。沧桑写在脸上,29岁婚姻裂变,30岁迫于生计从湖南湘乡只身离家到黔东南州职院自费就读中专医士班,毕业后辗转天柱瓮洞等地偏远乡村当村医,直至2016年考取锦屏县河口乡培尾村卫生员岗位,十多年来仍是孑然一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妻子离开后,他以羸弱的肩膀、顽强的毅力,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唯一的女儿抚养成人。

  “女儿现在就读黔西南州职院护理专业,今年毕业。我的村医报酬,每月全部算下来,最多时不到3000。”周小毛这个“异乡人”在培尾村当村医已有6年,他说,自己与这片土地上淳朴的乡亲们已建立了深厚感情,乡亲们都很信任他,依赖他,特别是老人小孩的健康离不开他。

  也是靠着这份收入,周小毛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以及女儿这些年的就读。

  村口,公路边。木结构的培尾村卫生室,一层楼,两张病床,三间四室,走起路来,脚下的木楼板会吱呀吱呀响,这里是周小毛平时工作的地方。乡亲们平时有个感冒头痛,都会找到这里来,即使一时人不在,门上留着的去向和电话,周小毛也会很快赶回。

  “我住的地方,隔这里有3里路,是乡卫生院出钱帮我租的,200元/月。”村卫生室面积有限,不能住人,河口乡卫生院就每月出钱帮周小毛租了村民的两间房子,这么多年了,还保留着一口湖南家乡纯正口音的周小毛,对乡卫生院此举心里很是热乎。

  海拔700米,距县城远,自然寨多,住户稀散,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56%……面对这里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周小毛从不抱怨,他勇敢、坚韧、自强、乐观。他的来到,弥补了村里多年没有村医的空缺,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全村137户823人的健康守护,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为村里留守老人、儿童这些重点人群的身体健康点燃了新的希望。

  六年如一日。不管白天黑夜,无论春夏秋冬,总是有一个并不高大、艰难地扛着出诊箱的背影,每天行走在河口苗岭大山之间,汗流浃背,脸色红扑,一身尘土两脚泥——这就是周小毛。

  周小毛说:“我是在贵州读的卫校,毕业后也就留在了贵州。贵州农村这些年发展快变化大,我也很喜欢贵州的农村。在我心里,培尾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凭与村民们难以割舍的情感,就这样,周小毛在第二故乡培尾村编织新的生活,编织新的梦想,也在这里找到了自我价值。

心装群众,村民成亲人

  “对面喊得应、见面要半天”是河口乡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当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远距县城100多公里,全乡19个村58个自然寨均坐落在清水江畔中下游的大山深处,虽公路村村通,但当地的群众外出就医仍须爬山渡河、翻山越岭,极为不便。

  培尾村包括培尾、往东、皆计、寨往、高坡5个自然寨,分7个村民小组。坐落在路口的培尾村卫生室,扼守着全村7个组通往外界的交通要冲,更扼守着全村823位村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道防线。

  走村串寨,上门入户,为村民群众特别是老人孩子等重点人群进行查体看病、慢性病随访、健康宣教,这都是周小毛的村医平时工作。

  “每次入户,他都得早上7点就出发,特别是高坡、皆计这些自然寨,每个自然寨均相距1个多小时路程,一天要在三个自然寨入户,来回就是30多公里山路,经常是晚上8点多钟才回到卫生室,才得回住处开始煮晚饭。这种辛苦,这么多年,他都坚持了下来。”说起周小毛的事,河口乡卫生院院长夏德韩赞不绝口。

  “我们乡其他16个村的村医都是本地人。特别是冬天,他们走村串寨入户回到家,家里都会有热饭热水备着。仅是这一点,周小毛就无法和他们比,一天下来,再困再累还得自己做。”夏德韩说。

  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并没有难住周小毛。深知这里的老人孩子出门难看病远,同是农村贫苦家庭出身的周小毛,把这里的村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用自己的行动、担当、敬业感染了身边的人,得到了同行和群众的认可。

  培尾村五组高坡自然寨78岁的村民林发贵,患痛风、糖尿病,妻子宋生芝患脑梗、心脏病。这是一个典型的曾经因病致贫家庭,也因此享受过住房改造、低保纳入等多项帮扶政策。

  “嘎佬的痛风,手脚全长包,关节弯不了,走路都困难,拿不了筷子,吃饭喝水只能喂。”妻子宋生芝平时都是用“嘎佬”方言称呼自己的老伴,与老伴同龄的她,每天清晨的第一缕太阳出来,都会把颤颤巍巍的林发贵,放在大门口晒一会儿太阳。

  “老年人要多活动晒太阳,这是周小毛医生交代的。我和嘎佬的病,这几年没少麻烦周医生。儿子和儿媳都是常年打工在外,我俩年纪大,老了走不动路,周医生除了平时经常来看我们,有事更是随叫随到,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么靠得住!”宋生芝老人有啥说啥,道出了周小毛这个乡村医生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乡亲们都把周小毛看作是这5寨7组方圆十几里的健康守护者。对于培尾村的村民群众特别是老人们来说,提起周小毛医生,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很多老人甚至觉得他比亲儿子还亲。村里很多年轻人说:“只要他在,我们外出打工心里也踏实!”

眼里有光,脚下就有路

  “培尾村共137户823人,有高血压患者51人,糖尿病患者6人……”说起村里群众的健康情况,周小毛一清二楚。他定期上门为这些村民体检,时刻掌握他们身体状况,宣传医疗常识和防病知识。在这里,他熟悉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谁住过院,谁得过什么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

  未病先防,看病不难,已病防变,愈后防复。2022年5月19日是第12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以来,河口乡卫生院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乡村三级共同筑牢辖区群众“健康防线”,全力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为群众幸福加码。

  居民健康建档率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率96.3%,高血压规范管理率93.9%,糖尿病规范管理率91.4%,重点人群签约率86%、履约率100%……河口乡卫生院的这一组公共卫生管理数据,凝聚着培尾村周小毛这位村医的辛劳。

  周小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19年6月至今,三年以来,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509人组成65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覆盖全部乡村,用心用情做好关乎百姓利益的民生事,拓展巩固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惠民举措汇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温暖画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10多年的乡村医生行医生涯,周小毛深深明白,做村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让村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这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培尾村,经济困难的留守老人不收出诊费,一时带钱不足的村民可先进行治病下次补上,吃几颗普通药就能解决问题的周小毛更是钱也不收,“虽然我也缺钱,但我当这乡村医生,是乡亲们相信我,人不能忘本,不能总是钻进钱眼里。”

  今年5月6日,19:48,培尾村5组皆计自然寨64岁老人罗安仁,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情况紧急,周小毛赶路到后,在乡卫生院夏德韩院长的电话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急救,一直守了患者6个多小时,直到患者血压最后回升正常,快天亮了才与村里的私家车一起护送患者前往县医院。事后,家属塞给200块钱辛苦费,被周小毛拒绝了,“他们家经济也不宽裕,这钱还是留给老人缴住院费。”

  “家属家里困难怕多花钱,怎么都不愿叫救护车。在基层医疗条件和抢救药品缺乏的情况下,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是周小毛坚持不放弃的动力,最后还是创造了奇迹。”对这过程的惊险和风险,身为乡卫生院院长的夏德韩,事后也是“背上一身冷汗”。

  周小毛作为河口乡卫生院“直管”的一名乡村医生,6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村民群众的健康。他把每一位患者当亲人,以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己任,一心扑在基层农村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家医签约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尽职尽责,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乡村医生是我国卫生战线上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第一道防线。周小毛这样的乡村医生,他们就像山间的萤火虫,散发着微弱的光,很努力地想照亮这一片森林,当同行越来越多,光就会凝聚在一起,照亮基层农村,护佑全民健康。(吴水平)

  1. 上一篇:郭太文:2次回村不为己只为民
  2. 下一篇:艰难方显勇毅 危难彰显担当—— 记从江县丙妹镇纪委书记、龙江村包村联系干部贾仕先
责任编辑:熊明慧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黔东南州宣传部 州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黔东南文明网投稿邮箱:qdnwmwtg@163.com邮编:556000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315号-1

技术支持: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 志愿贵州小程序